您好,银行管家欢迎您! 登陆 | 注册

信用卡2025年:冲出“黑障区”仍需时日

发布:2025-04-03 15:52:18    来源:老董聊卡     浏览:90

“黑障区”是一个宇航名词,当卫星、航天飞船等空间飞行器以很高的速度返回大气层时,在一定高度区域,与地面的通信联络会中断,这个区域就是“黑障区”。

信用卡2025年:冲出“黑障区”仍需时日

随着2024年部分银行年报发布,信用卡业务2024年业绩也悉数亮相。不出所料,绝大部分银行的业绩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下降。可以说,信用卡行业也正运行在“黑障区”——获客艰难、场景不足、消费下滑、不良承压等问题。面对这样局面,唯有以科技、场景与风控为引擎,冲出“黑障区”,以用户价值为核心重构生态,才能让信用卡行业回归到持续稳定发展。

2025账户规模相对稳定

在规模披露口径上,多数银行推出的是累计发卡量,但是这个口径只能表现多年累积总体规模。另外一些银行披露流通卡量,相对来说,这一口径可以了解到目前的规模情况。但是这两组统计方式,遮掩了用户销卡或重叠持卡的状况,实际中无论用户使用哪张信用卡消费,都只表现单一用户的消费能力。

因此,银行在披露信用卡业务情况的数据中,使用“用户数量”这一口径,对信用卡业务的规模情况了解更为客观。本次只选用披露账户规模的三家银行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

信用卡2025年:冲出“黑障区”仍需时日

2024年信用卡业绩中披露用户数量的包括招行、光大和平安三家银行。

作为行业“标杆”之称的招行信用卡为6944.56万户,较上年末减少0.42%。通过招行信用卡账户数的跟踪情况来看,已经连续四年保持在7000万户上下的规模,表现得比较稳定。

信用卡2025年:冲出“黑障区”仍需时日

光大信用卡用户数量为5200.88万户,在信用卡业务整体规模下降的大趋势下,反而增长了2.12%,并且光大信用卡用户规模自2022年使用用户规模口径,持续两年得到增长。

从披露流通卡量的数据来看,则全部下降,这也是受到监管“削减睡眠卡比例到总卡量20%以下”的要求得到落实的影响。根据《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24)》统计数据,2023年末信用卡累计活卡量为6.4亿张,同比下降1.1%。而央行公布的2024年末在用卡量规模为7.27亿张,两者之间仍然存在很大落差,2025年信用卡量依然面临着减少的压力。

随着信用卡业务从增量发展向存量发展转型的趋势下,关注存量用户的经营,考虑如何有效通过与用户消费密切结合的权益以提升用户粘性,是向存量经营转型的要点,谁能尽快完成经营思想的转型,以及业务发展模式的调整,谁就有可能在市场中占得有利位置。

2025交易金额全线下滑

信用卡交易金额是信用卡业务的重要指标,也是信用卡活跃度的重要体现。对“睡眠卡”界定也是以有无交易作为标准,而且信用卡必须通过交易才能为发卡银行带来必要的业务收入。

信用卡2025年:冲出“黑障区”仍需时日

从2024年年报披露数据中,国有/股份制银行的信用卡交易金额较2023年全部下跌,并且下降幅度超过了2023年。但是即便如此,招行信用卡依然“一枝独秀”保持了4.4万亿元的交易额,在行业里更加体现出“领头羊”的地位。

从《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24》中显示,2023年信用卡交易总额为39.8万亿元,同比减少5.6%,并且连续两年交易额下降,以目前披露业绩的国有/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交易金额平均下降已经达到23.44%。

信用卡交易金额下降,主要原因还是受到整体经济环境调整的影响,大众消费趋于保守和谨慎。因此,信用卡业务交易额的下降,是全行业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

发卡银行应该关注到这种变化,调整信用卡权益向大众刚需消费倾斜,既增加信用卡的活跃度,也可以提升用户粘性。特别是3月中旬,央行和金管局出台针对“消费贷”相关实施细则,发卡银行更应积极发挥信用卡在消费金融业务中的主导地位,积极践行该政策的落实,同时为用户提供优惠权益,提升信用卡的使用频率和消费金额,实现业务良性发展。

2025透支余额涨跌互现

信用卡透支余额指标,能够真实反映信用卡的活跃程度,也是Nilson报告中对信用卡行业进行全球规模排名的重要指标,目前在排位前十位发卡机构中,建行、招行、农行和工行位列2023年的第六、八、九、十位。

信用卡2025年:冲出“黑障区”仍需时日

2024年业绩中,贷款余额是披露最多的指标,即便城商/农信系银行,也有所披露。而且从披露情况来看呈现了涨跌互现,特别是位于头部的几家银行出现了较大增幅。

信用卡2025年:冲出“黑障区”仍需时日

建行信用卡以10658.83亿元、增长6.89%,成为首家信用卡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门槛的发卡银行,从年报中反映出在把握国家“以旧换新”与“促进消费”等政策契机,联合热门行业商户,承接补贴、消费券发放等政策措施,服务大众日常消费及分期需求。在新能源购车分期贷款投放突破700亿元,同比翻一番以上,还带动信用卡分期等个人信贷业务超过1700亿元;承接196个城市77亿元消费补贴金额,拉动民生消费742亿元。

招行信用卡以9477.09亿元、增长1.27%保持贷款余额规模的次席。聚焦价值客群获取,深入挖掘国家政策鼓励的升级型消费场景及个人综合消费场景,优化区域策略和客群经营策略,稳健发展消费信贷类业务,满足客户合理的消费金融需求,在消费信贷类业务规模平稳增长。

农行信用卡以22.68%位居增速首位,并以8588.11亿元位列贷款余额规模第三位,同样也是通过落实“扩内需、促消费”的国家战略,紧抓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积极支持汽车、家装、家电等大宗消费,以及养老、教育、旅游等热点领域,加大消费信贷投放力度。
工行、中行、交行的贷款余额增长也分别达到12.41%、7.6%、9.96%的增幅。

2025业务收入呈现下降

2024年报中,有三家股份制银行公布了信用卡业务收入。

信用卡2025年:冲出“黑障区”仍需时日

招行信用卡以885.08亿元继续领先,中信信用卡、光大信用卡分别达到了559.1亿元、331.56亿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025不良贷款率增多降少

2024年信用卡逾期超过180天未偿信贷总额在1000亿元以上运行,各主要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中,部分银行增长较快,也有银行有效地控制了不良率的增长,但是总体来看增幅比降幅要高。

国有/股份制银行中,中行、平安、兴业、邮储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下降了0.1、0.21、0.29、0.23个百分点,但也有银行分别增长1.05、0.56、0.42、0.3个百分点,风险有所提升。而农行信用卡以1.46%保持不良贷款率最低,招行信用卡在交易额4.41万亿元、贷款余额9477.09亿元的条件下,不良贷款率依然保持前一年1.75%,在业务和风控方面确实值得同行学习的。

2025综述

从2024年信用卡业绩“上半场”情况中,主要的国有、股份制银行业绩均已披露,通过这些数据,也基本上反映出当前信用卡业务的状况,如果不做“刮骨疗毒”式的变革,恐怕很多发卡银行难以冲出这道“黑障区”。

2025年是中国信用卡诞生四十周年,通过近20年高速发展,已经成长为全球的行业巨人。但是客观来说,由于多年以增量发展为目标,也让信用卡业务正在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

信用卡市场日渐饱和,靠规模扩张的经营方式已经走到尽头,数字化促使信用卡在技术层面的更新换代,存量经营则是信用卡精细化运营的重要体现。而缺乏对用户消费习惯变化的把握,大量信用卡产品与用户需求脱节现象严重,在年轻人心中的地位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衰落。

信用卡行业进入存量经营阶段,最重要的是要探究如何留住能够贡献价值的用户。从招行信用卡的业绩中,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在卡量普遍减少的情况,招行信用卡的用户数变化不大,同时虽然交易金额下降,但是依然保持4.4万亿元的规模,说明用户的稳定性很强。

面对寒冬,首先要坦然面对,深刻反思二十年来粗放式经营带来的教训。将信用卡权益与用户的刚需消费相结合,最大程度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场景,以提升用卡活跃度,这也是转型过程中的核心所在。

因此,发卡银行必须充分了解消费需求变化,深入探寻、研究用户消费理念的变化,唯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这场变革的“不可逆”性,彻底改变之前信用卡业务传统经营思想,用新思维来应对这场变革所带来的挑战。




声明: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仅供网友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1503316566
标签: ,信用卡
暂无评论!
我要点评
  • 总体评价:
  • 卡片外观:
  • 优惠活动:
  • 费用比较:

提交点评

信用卡中心导航 信用卡申请导航

版权所有:卡管家(51kagj.com)粤ICP备19052075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均不得转载。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