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信用卡报告速览:6家卡量过亿、交易额再创新高
发布:2020-04-03 10:03:32 来源:银数观卡 浏览:628
截至目前,多家上市银行2019年度报告已披露,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部分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农商行等,其最新信用卡业绩情况也逐步揭晓。此外,还有部分银行将于4月底披露年报,包括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等。小编对目前已有数据进行了整理,供业界人士参考。
发卡情况:6家卡量过亿 区域性银行加速获客
在全国性银行中,工商银行累计卡量达1.59亿张,2019年上半年信用卡客户数破亿。交通银行近年来首次公布累计卡量数据情况,达1.20亿张,与农业银行相近。招商银行自2018年起累计卡量已突破1亿,目前流通卡量超过9500万张。
在新增卡量方面,农行以超1700万张位列第一,交通银行采取主动出清风险的政策,净增在册卡量(含准贷记卡)25万张。中国银行、邮储银行2019年新增发卡量较2018年上升,邮储银行近两年卡量增速均在35%左右。区域性银行中,部分银行业绩亮眼,报告期内释放获客潜能,卡量保持高速增长。
图1 卡量情况
ETC是本年度信用卡新增发卡的重要来源之一,工商银行在上半年推出ETC信用卡线上线下快速发卡功能;而农业银行也披露其全年新增ETC用户突破2000万,约占全国ETC新增发行量的20%。
透支情况:保持稳定增长 增速略有下降
根据央行发布的支付体系运行情况,截至2019年末,我国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7.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73%,增速较2018年的23.33%下降了近13个百分点,严控消费信贷资金违规流向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2019年多家银行根据监管规定强化预借现金业务风险管理,并采取对房地产类交易实施管控等手段。结合目前银行披露的数据情况来看,除农业银行透支规模增速较2018年有所提升外,其他全国性银行同比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部分区域性银行得益于发卡量的提升,透支规模同比增速超过2018年。整体来看,上市银行信用卡透支规模依旧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
在信用卡业务占零售信贷业务份额方面,股份制银行较高,区域性银行存在较大的业务发展空间。本期,交通银行该指标较年初下降4个百分点,哈尔滨银行、中原银行、盛京银行、晋商银行较年初分别上升2.21、2.85、3.06、9.71个百分点。
图2 透支情况
交易与收入:交易额再创新高 收入贡献最高超三分之一
招商银行全年交易额创新高,超4万亿元,农业银行首次突破2万亿元。信用卡业务收入来源主要有分期、透支利息、回佣、年费等,部分银行公布了2019年信用卡业务收入情况,同时结合银行营业收入情况,可计算出业务收入占比,招商银行为30%,中信银行为32%,光大银行为36%。
图3 交易情况
图4 收入情况
银行根据内部管理等需要,对于信用卡业务收入的核算口径也存在一定差异,尤其体现在分期收入上。一种核算方法是将分期收入分类至利息收入,如招商银行2015年起即进行了调整,本年度光大银行也将信用卡分期收入从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重分类至利息收入,中信银行将信用卡现金分期收入从手续费收入重分类至利息收入;另一种是将分期收入计入手续费收入,如建设银行、上海银行等按照资金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自2017年起将信用卡分期资产调整至非生息资产。
风险情况:资产证券化加快资产流转
受外部环境等影响,共债风险暴露,本期部分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持续上升。2019年,工商银行发行3期信用卡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发行规模合计17.47亿元,根据其发行说明书中披露的情况,截至2018年末,信用卡不良率在2%以上。中信银行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处置信用卡不良资产本金规模25.45亿元。
图5 不良情况
此外,额度使用率也是信用卡业务重点关注的要素之一。科学、高效的额度管理不仅是出于风险管理的需要,也是客户经营的重要策略之一。额度使用率过高可能存在套现套积分等异常交易的风险隐患;而当额度使用率过低时,未使用额度按比例计入风险加权资产,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产生影响。2019年8月《北京银保监局关于加强银行卡风险防控的监管意见》中提出银行应加强授信额度动态管理,辖内商业银行应至少每年一次对客户授信额度进行重检,同时合理设定临时额度的调升频率、有效期和时间间隔。因此银行根据实际情况与业务发展需要,进行动态额度管理十分必要。截至2019年末,我国银行卡授信使用率为43.70%。
图6 额度使用率情况
声明: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仅供网友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1503316566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