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银行管家欢迎您! 登陆 | 注册

国际经验,从美国信用卡发展史看中国

发布:2019-06-27 14:08:19    来源:互联网     浏览:378

  初创期:从商业信用到银行信用

  在美国20世纪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信用卡的早期形态孕育成形:各零售商为增强客户粘性、扩大优质客户群,纷纷发展出带有赊购商品、到期付款和折价优惠功能的购物券或记账卡。到了1950年,第一家商业信用卡公司——美食俱乐部出现,它向客户提供带有记账消费功能的大莱卡;几年后,美国运通公司个人卡诞生,将商业信用卡的使用范围从餐饮扩张到旅游、娱乐等其他领域。

  而此时,银行信用卡才刚刚开始发展。作为初创期的典型代表,美洲银行于1958年发行了第一张信用卡,与传统的商业信用卡不同,它对信用卡的功能进行了革新,增加向消费者提供滚动信贷的服务,成为当时美国信用卡市场中少有的扭亏转赢的银行。

  发展期:实现规模扩张,以量补价

  20世纪70至80年代,美国信用卡业务取得了较大发展,银行信用卡已经成为主要的消费信贷工具。由于消费信贷单笔交易额低,而信用卡经营成本极高,促使了发卡机构积极扩大客户规模,通过规模效应降低经营成本实现盈利。

  一方面,银行需要开拓国内乃至国际大众市场,吸引广大客户群;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引进电子技术,实现后台自动化处理流程和大规模经营。以美国花旗银行为例,除了原来的万事达卡客户,它还通过大量投放征购信积极抢占VISA卡客户;另一方面,花旗银行通过引进信息科技和技术设备,改革传统手工业务操作模式,实现高效的后台运作,完美对接消费信贷业务。

  成熟期:市场饱和,向纵深发展

  面对不断被压缩的信用卡利润空间,业内兼并重组大潮涌起。为了能够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发卡行需要不断对产品进行创新和对顾客群体的精细化管理。在此间,许多新的信用卡产品被孕育而出。例如,聚焦在次信用市场上的有抵押信用卡、允许非成员将标志印在卡上的认同卡、通过回扣或奖励功能吸引顾客的联名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与美国信用卡发展历程中明显不同的是我国信用卡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和我国信用卡的发展方式。首先,有别于美国信用卡在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环境下诞生,我国目前的商业信用水平仍不发达,而且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大部分居民仍秉持“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

  其次,与美国信用卡“个人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的发展方式不同,我国信用卡的发起力量和主力军为银行,信用卡业内的竞争也集中表现在银行间的竞争。尽管存在一些明显差异,但我国信用卡行业经过了多年的“跑马圈地”后,仍然可以借鉴和学习后期美国信用卡行业的发展经验。

  追求差异化精细化经营。粗放经营的时代已经过去,片面追求信用卡发卡规模在带来“僵尸卡片”的同时,拉高了企业的不良贷款率,造成很多潜在风险。大数据时代下,银行更能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对客户实现精准营销,对客户的价值和风险进行分层,从而实现更高效益。


声明: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仅供网友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1503316566
暂无评论!
我要点评
  • 总体评价:
  • 卡片外观:
  • 优惠活动:
  • 费用比较:

提交点评

信用卡中心导航 信用卡申请导航

版权所有:卡管家(51kagj.com)粤ICP备19052075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均不得转载。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