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银行管家欢迎您! 登陆 | 注册

多因素推升信用卡不良率,银行信用卡不良ABS规模上升明显

发布:2023-07-07 23:20:32    来源:中国经营报     浏览:99

随着银行陆续发布银行信用卡不良ABS(资产支持证券)的注册申请报告,信用卡的资产质量受到市场关注。

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证鹏元”)统计,截至2023年6月末,银行间市场发行信用卡不良ABS产品25单,较去年同期增长38.89%;合计发行规模66.5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6.04%。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业内人士了解到,监管趋严、信用卡逾期认定标准调整以及规范催收行为使得回收率下降,均对信用卡不良率产生影响。在此背景下,完善信用卡资产质量、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将成为银行的工作重点。

多因素推升信用卡不良率

今年以来,信用卡不良ABS发行活跃。惠誉博华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结构融资部高级分析师徐倩楠告诉记者,从信用卡不良ABS往年的发行规律来看,每年6月和12月都是该类产品的发行高峰,并且每年下半年的发行量均显著高于上半年。综合历史发行规律和当前的发行情况来看,预计2023年下半年信用卡不良ABS具有充分的发行空间。

记者注意到,在信用卡不良ABS发行规模大幅增长的背后,不同银行分化较为明显。中证鹏元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到两个变化。首先从发起机构构成来看,今年股份制银行发行占比进一步提升,上半年股份制银行发行金额占比为77.34%,相较去年提升15.39个百分点。从产品结构设计来看,证券端偿付频率在逐步加快,今年发行的产品中,以“月付”作为偿付频率的金额占比为45.92%,较去年增长13.59个百分点。

那么,信用卡不良ABS发行放量有哪些原因?信用卡行业专家葛亮接受记者采访时总结了三大因素:第一,受宏观经济、疫情影响,居民实际收入和未来收入预期有所下降,银行信用卡的中高收入人群呈现向下沉的趋势。第二,信用卡行业面临外部更好的产品挑战。由于互联网机构推出的网贷产品和基于互联网产品的银行普惠金融等产品体验更好,且快速便捷效率高,信用卡的增量用户被慢慢蚕食,存量用户的风险爆雷速度快于增量用户的增长,业务增长难以稀释风险。第三,行业存量竞争越发明显。信用卡行业存量竞争导致符合银行准入标准的客群共债现象明显,客户负债率过高导致潜在风险。

从整个行业来看,《中国信用卡消费金融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指出,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第三方支付平台、互联网助贷公司等各主体都在消费金融领域抢占市场份额,市场正经历不良率上升的阵痛期,信用卡逾期增加、不良率抬头成为普遍现象。

“2022年信用卡不良率上升主要是持卡人收入水平和还款能力下降,同时催收人力和方式严重受限。此外,逾期认定标准调整也影响信用卡不良率升高。”徐倩楠如是说。

谈及原因 ,中证鹏元结构融资评级部副总经理张瀚进一步补充,从供给端看,银行信用卡授信规模在高位运行。根据央行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截至一季度末,全国共开立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91亿张,合计人均0.56张,银行卡授信总额为22.18万亿元,环比增长0.18%。2019年年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发行规模为7.46亿张,授信总额只有17.37亿元。由此可见,近三年信用卡的授信规模增长较快。“信用卡授信规模快速增长的背后可能还涉及信用政策调整以及客户资质的下沉。”张瀚分析,在还款意愿方面,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整治催收乱象,部分银行的催收手段以及合作的催收机构均进行了调整,这对还款人的还款意愿也造成一定影响。从业务模式上看,近几年信用卡现金贷产品增速较快,一些部分场景类产品也存在非法套现的情况,银行对资金用途的监控越发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控制信用卡不良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监管部门针对信用卡业务的合规监管和风险防控也在不断升级。2022年7月,原银保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信用卡健康发展新规》强调强化信用卡业务经营管理,严格规范发卡营销行为,严格授信管理和风险管控,严格管控资金流向,全面加强信用卡分期业务规范管理,严格合作机构管理,加强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加强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2022年8月,中国银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信用卡业务风险防控的工作通知》,要求加强银联网络信用卡套现风险防控力度,切实履行商户风险管理主体责任。

提升不良资产处置质效

《报告》指出:“经历了高速发展阶段之后,信用卡业务增速开始进入平台期。一方面,随着消费金融新增用户逐步减少,消费金融市场整体增速有所放缓,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竞争下,银行信用卡市场占比也在持续下滑。信用卡贷款余额占居民消费贷款(除房贷)比重由2019年3月的56.49%下降至2022年年底的50.38%,显示信用卡信贷的市场份额有所下滑。在二者因素双重影响下,银行信用卡业务也将从过去的高增速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如何通过数字化提高信用卡资产质量已成为银行的发力点之一。徐倩楠指出,从银行披露的年报中可知,信用卡不良贷款已成为多家银行个人零售贷款的主要不良构成,也是银行处置不良的重点。今年年初,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2023年工作会议中也强调,要督促银行机构做实资产分类,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提升不良资产处置质效已经成为各银行2023年的工作重点。以兴业银行为例,该行在2022年年报中提出了四项措施:一是“准贷前”,持续调优校准申请评分模型,提升高成长性年轻客户的占比,优化客群结构;二是“抓贷中”,整合客户用卡生命周期信息,提炼客户风险标签,构建一体化贷中管控体系,强化风险客群的识别和管控能力;三是“强贷后”,发挥分行属地管理优势,加大司法处置力度,强化外包催收机构管理,提升信用卡风险处置成效;四是“数字化”,做精客户全景画像,优化分案策略、催收策略及账销案存管理策略,推进数字化在风险管理全流程的落地。

中国农业银行信用卡中心风险管理部总经理黄海涛撰文指出,要坚持全流程精细化管理,保持风险稳定性。一是前端坚持高质量获客,建立健全基于客户、渠道、区域、产品、营销人员等各维度的差异化赋能体系,不断提升客户风险和客户价值的区分度,精细化识别头部优质客户、中部普惠客户和底部风险客户,提供高匹配度的金融服务。二是中端以额度经营和全面风险监测为中心,在当前阶段,注重对区域和客户历史行为等因素的考量,避免对短暂失去还款能力但实际具有还款意愿客户的误判,把握好实质风险和预期风险处置的边界。三是后端提升清收成效,加快资产处置,合理运用清收、核销和资产证券化等处置手段,发挥不同处置手段的优势,并对前端策略形成反哺。

对于如何改善信用卡资产质量,张瀚建议银行可从三方面着手:首先,金融科技赋能信用卡业务数字化转型,在信用卡审核阶段加强第三方数据引入以及风控模型建设,通过客户标签等手段有效识别用户信用风险;其次,在授信以及业务开展环节,采取差异化的经营策略,针对不同风险的客群推荐与之匹配的业务,做到业务模式因人而异;最后,在催收环节,短信与电话等催收方式可提前介入,在逾期初期加强与债务人的沟通,降低逾期向不良的转化率。

展望信用卡资产质量未来趋势,张瀚认为,目前部分银行已经开始控制信用卡新增发卡量,也对大额分期卡等业务进行了限制,预计未来信用卡资产质量将呈现稳步回升趋势。

葛亮亦赞同这一观点。他指出,经济逐步恢复尤其是零售消费的增速企稳向好,经济活动将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准,与此同时,2023年上半年各家银行严控信用卡风险将逐步出清存量风险,信用卡业务将“轻装上阵”,预计信用卡资产质量将保持稳中向好趋势。



声明: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仅供网友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1503316566
暂无评论!
我要点评
  • 总体评价:
  • 卡片外观:
  • 优惠活动:
  • 费用比较:

提交点评

信用卡中心导航 信用卡申请导航

版权所有:卡管家(51kagj.com)粤ICP备19052075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均不得转载。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