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银行管家欢迎您! 登陆 | 注册

信用卡业务寒冬下,光大银行正以“跳楼价”清理不良资产

发布:2025-06-18 02:32:14    来源:财经保探长     浏览:33

近日,光大银行在银登中心连续挂牌10批信用卡坏账,未偿本息合计115.53亿元,而转让起始价仅5.94亿元,相当于0.5折“甩卖”。若按底价成交,银行损失率将高达94.86%,如此巨大的折让幅度,在业内实属罕见。

50万“中年危机”的债务困局

这批坏账涉及超50万借款人,平均年龄42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危机”人群。数据显示,人均欠款超2万元,最高单笔欠款竟达135.18万元。

更严峻的是,这些债务逾期时间普遍超过4-5年(加权平均逾期天数超2000天),早已被银行核销。如今低价转让,折射出信用卡资产质量恶化的现实。

"这些数据反映出部分中年群体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困境。"一位不愿具名的银行业分析师指出,"信用卡本应是便利生活的金融工具,现在却成为压垮部分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

信用卡业务的"冰河时代"

这次大规模坏账转让并非偶然,而是光大银行信用卡业务整体下滑的一个缩影。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该行信用卡交易金额仅为1.68万亿元,较2023年的2.37万亿元大幅缩水29%;信用卡业务收入331.56亿元,同比减少23%,这已经是该业务收入连续第五年下滑。

信用卡业务寒冬下,光大银行正以“跳楼价”清理不良资产

回顾中国信用卡发展史,当下的困境与曾经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国内第一张人民币信用卡,开启了中国的信用卡时代。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信用卡业务迎来爆发式增长,几乎成为中产阶级的标准配置。

光大银行信用卡业务也曾有过高光时刻。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其信用卡发卡量不足1000万张,到2017年就达到4500万张,仅用一年时间又突破6000万张大关。交易金额方面,2010年不足1000亿元,2015年突破1万亿元,2018年更是站上2万亿元的高峰。

然而好景不长。2021年底,全国信用卡发卡量达到历史顶峰的8亿张后开始掉头向下。光大银行也未能幸免,2024年信用卡透支余额同比减少13.58%至3756.89亿元,这是自2018年站上4000亿元高度后首次跌破这一关口。

信用卡业务寒冬下,光大银行正以“跳楼价”清理不良资产

新掌门的严峻挑战

在业务持续承压的背景下,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近期完成了管理层更迭。北京金监局最新公告显示,原光大银行总行办公室总经理廖伟煜已正式接任信用卡中心总经理一职。

公开资料显示,廖伟煜是光大银行的老将,自2014年12月起历任南昌分行副行长、西安分行行长等职,2019年调任总行办公室总经理。此次临危受命,他面临的是一个棘手的局面。

除了整体业务规模萎缩外,信用卡中心近期还因多项调整引发争议。去年6月,该中心公告称将暂停机场贵宾厅服务3-12周,但实际暂停时间长达21周,远超最初承诺。今年1月,银行又宣布将停发包括裸熊主题信用卡、淘票票公仔联名卡在内的多款产品。

信用卡业务寒冬下,光大银行正以“跳楼价”清理不良资产

"这些举措虽然有助于控制成本,但也影响了客户体验。"一位信用卡行业观察人士表示,"如何在风险管控和客户维护之间找到平衡,是新任管理者需要解决的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光大银行在年报中未单独披露信用卡业务的不良率,但明确将信用卡列为需要重点防控的风险领域。业内普遍认为,2024年该行信用卡业务规模的大幅下滑,部分原因可能是主动收缩以规避风险。

眼下,随着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消费,信用卡市场似乎迎来新的机遇。但如何把握机会的同时避免重蹈坏账覆辙,将是廖伟煜和他的团队必须面对的课题。

对于那50万陷入债务困境的中年人来说,他们的故事也给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在享受金融便利的同时,理性消费、量入为出永远是不变的真理。



声明: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仅供网友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1503316566
暂无评论!
我要点评
  • 总体评价:
  • 卡片外观:
  • 优惠活动:
  • 费用比较:

提交点评

信用卡中心导航 信用卡申请导航

版权所有:卡管家(51kagj.com)粤ICP备19052075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均不得转载。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