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信用卡权益“缩水”了吗?
发布:2024-12-11 00:18:30 来源:金陵晚报 浏览:152
“最近我发现,信用卡的权益在‘缩水’。原本可以享用的像汽车道路救援这样的特色服务,明年开始就取消了。”市民刘女士日前感慨道。
记者连日来采访发现,正如刘女士所言,曾被视为信用卡揽客“利器”的权益确实在收缩。近段时间,包括建行、广发银行、中信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纷纷发布公告,对有关信用卡权益进行调整,包括取消部分权益或上调权益服务享受的“门槛”。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此举背后,是信用卡业务面临的增长瓶颈和成本压力。
现象:信用卡权益“缩水”了
刘女士之所以会留意到信用卡权益在“缩水”,源于她看到的银行公告。
“因为工作原因,我出差比较多,办的这张信用卡是建行的全球智尊信用卡(银联版)。这张卡最吸引我的点是可以享受额外的国际旅游援助服务和汽车道路救援服务。后来看到公告才发现,明年1月1日开始,这些服务就取消了,让我挺意外的。”刘女士说。
记者随后进入建行官网,找到了这则前段时间发布的《2025年高端信用卡权益及活动内容公告》。公告第二部分针对部分高端信用卡权益及活动调整情况中,就有刘女士提到的全球智尊信用卡(银联版)的相关调整内容。依据该公告,全球智尊信用卡(银联版)、龙卡私人银行信用卡和龙卡钻石信用卡持卡人,2025年1月1日起将不再享有全球医疗救援及国际旅游援助服务、汽车道路救援服务。卓越商务卡钻石卡和卓越商务卡白金卡的持卡人,也将从明年开始不再享受建行指定国内机场贵宾厅服务。此外,明年开始,龙卡尊享白金信用卡持卡人也将无法享受汽车道路救援服务。
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不仅仅是建行,近段时间,包括广发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陆续对部分信用卡权益进行调整,部分福利“缩水”明显。
比如,广发银行的广发龙腾机场通联名信用卡白金卡更名为广发龙腾出行商旅联名信用卡白金卡后,其年度消费权益的享受门槛也同步上调。调整前,持卡人从激活卡片日起每年完成12笔消费,次年即可获得1份年度消费权益包服务。调整后,持卡人从激活卡片日起每年完成任意消费满12笔且每笔金额满29.9元,次年方可获得1份年度消费权益包服务。对应的年度消费权益包服务,也从此前的6项缩减为5项。
探因:银行面临增长瓶颈和成本压力
信用卡权益调整的背后,是信用卡业务面临的增长瓶颈和成本压力。
“银行信用卡权益‘缩水’,归根结底还是出于控制成本的考量。在净息差承压、增收渠道有限的背景下,银行也不得不想尽办法节省开支。”相关业内人士表示,银行调整部分信用卡权益,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银行对成本管理、客户需求调整和监管合规达标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一方面,在低利率环境下,从稳健发展考虑,银行经营活动也将更加注重成本的把控;另一方面,信用卡市场竞争激烈,银行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反馈来调整产品结构,取消使用率更低或反馈不佳的产品或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压缩部分信用卡权益,固然能节省一定的运营成本,但同时也会让银行面临有可能出现的客户流失问题。对此,前述业内人士表示,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而导致的客户销卡情况,在所难免。对于银行来说,在经过充分权衡和研判、最终明确调整相关信用卡权益之前,通常也会估算大致的投入产出比。
“推广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某些信用卡的权益会因为使用率过低或者维护成本过高,使得其不具有可持续性。根据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适时调整部分权益,可以将资源更加集中到那些相对更受欢迎、更有价值的服务上。”我市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关人士说。
出路:消费场景创新、数字技术赋能
当前,信用卡业务已从“跑马圈地”大扩张阶段进入“精耕细作”存量竞争阶段。采访中记者也发现,曾被视为信用卡揽客“利器”的权益在收缩的同时,包括招商银行、交行、中信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此前还纷纷宣布停发部分联名信用卡。
在信用卡权益、信用卡数量逐步减少的情况下,银行后续又该如何创新推广信用卡业务来吸引并留住客户?
“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至今,更加需要银行综合考虑消费场景创新、数字技术赋能、精细化管理等手段,创新产品去有针对性地服务细分群体,从而更好地提升客户体验。”江苏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蒋昭乙说。
在他看来,银行信用卡权益调整或数量减少的背后是银行平衡投入产出比的选择。在此前提下,银行应制定审慎稳健的信用卡业务策略,进一步推进信用卡数字化运营和数字化管理,更好地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此外,在信用卡的权益设计上,银行可以利用客户画像精准匹配特色化权益,更加注重客户的刚需和实际使用体验,增加与日常生活更为密切的权益,以此留住、拓展客户。
声明: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仅供网友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1503316566